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处理:
1、投资性房地产:计入营业收入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3、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计入投资收益或者留存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额处理:
1、投资性房地产:计入营业收入
2、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计入资产处置损益
3、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计入投资收益或者留存收益(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小于25%,,但不包含。判断非货币性资产比例
处置当日,影响对损益的影响
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对损益无影响
贷:其他业务成本
借:其他综合收益(影响处置日当期损益)
贷:其他业务成本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业务收入
借:其他业务成本
贷:投资性房地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非转投资性房地产,当日公允价值变动,损失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利得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科目
资产组的认定:能独立产生现金流入的最小资产组合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确认和计量
A:1,具有商业实质
2、换出或换入资产公允价值能否可靠计量 (只要有一项能可靠估计)
换入资产的初始成本=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 +补价+相关税费
B:1.不具有商业实质
2、均不能可靠计量公允价值
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支付的 相关税费
注意:不涉及补价的,不应确认损益。(这句话正确。以账面价值计量的涉及不涉及补价都不能确认损益)
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25%为界。补价大于等于25%为货币性资产交换;小于25%为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无形资产 费用化期末结转,资本化da'dao
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可变现净值的判断过程:
1、产成品成本=材料成本+加工成本
2、产成品可变现净值=产成品售价-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产成品减值,则原材料减值
3、原材料可变现净值=产成品售价-预计加工成本-销售费用-相关税费
会计基础有两种权责发生制
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中期是指季度 月度 半年度
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组成时间范围 会计主体为空间范围
资产存在减值迹象是资产是否进行减值测试的必要前提
商誉、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和尚未达到预定使用状态的无形资产,至少每年末进行减值测试
(二)多次交换交易形成的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
(1)原投资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
初始投资成本=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要点:
1、原股权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2、原股权作为其他权益工具投资核算,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之差计入留存收益,原已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转入留存收益。
(2)原投资为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
初始投资成本=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
原股权投资已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因被通知单位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的其他所有者权益二确认的所有者权益(即资本公积)不予处理,应在处置该项通知时转让当期损益或者留存收益
整理表格(重分类)
4.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
4.1 传统法: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根据资产未来期间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进行 预测。(单一现金流量、单一折现率)
4.2期望现金流量法:资产未来现金流量应当根据每期现金流量期望值(加权平均数)进行预计
【例题8-1】
甲公司拥有剩余年限为3年的MN固定资产。甲公司预计在正常情况下未来3年中,MN固定资产每年可为公司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
第一年 200万元
第二年 100万元
第三年 20万元
【答案】该现金流量通常即为最有可能产生的现金流量,甲公司应以现金流量的预计数为基础计算MN固定资产的现值。
【例题8-2】沿用【8-2】
行情好、一般和差,产生现金流量有较大差异
年限 行情好0.3 一般0.6 差0.1
1 300 200 100
2 160 100 40
3 40 20 0
【答案】期望现金流量法
第一年:300*0.3+200*0.6+100*0.1=220
第二年:160*0.3+100*0.6+40*0.1=112
第三年:40*0.3+20*0.6+0*0.1=24
(二)折现率的预计
折现率=必要报酬率,反映当前市场货币时间价值和资产特定风险的税前利率。
首先,以市场利率为基础,没有则用替代利率(根据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
通常使用单一折现率。但是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风险差异或者利率期限结构反应敏感,应当采用不同的折现率。
(三)现值的确定
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计算公式如下
(PV)=∑[第t年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确定的时点数)(NCF)/(1+折现率R)的n次方]
(四)外币未来现金流量及其现值的确定
1.计算外币现金流量现值:以外币为基础预计未来现金流量,按外币折现率
2.折算为本位币
3.计算减值
计算折旧的时候,按照减值的规则计算
资产组减值的处理
注:小于25%
财务报告目标:受托责任观和
一般以账面价值为基础的,都不涉及损益
会计主体(空间范围)法律主体一定是会计主体,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公司部门单独核算)
持续经营(可预见的未来按照当前规模和状态持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的基础
会计分期-持续经营基础上衍生(年度和中期(半年、季度、月度))公历日期
货币计量